一样的槐花,不一样的吃法
昨天在菜市场买了一斤槐花,兴冲冲提回家,打算做个蒸槐花吃,无奈事多,下午下班又做核酸,耽误了,心心念念的槐花没吃上。今天中午一到家,二话不说就动手做起来。老公一脸嫌弃,说我就喜欢这些奇奇怪怪的东西。imtoken官网他哪里懂得,对我来说槐花不是只好吃这么简单。
小时候,村里很多刺槐树。家家户户种刺槐的目的,是觉得刺槐木头硬,是做板车的好材料,耐磨经用。
所以每年一到四月,房前屋后的刺槐花就开了,村子里到处弥漫着槐花的清香。有很多养蜂人会找个空地在村旁边驻扎,据说槐花蜜是优质花蜜,比油菜花蜜价格高太多。
小时候,每一年花开,我奶奶都会摘一盆白色的槐花,拌上面粉或是烙槐花饼。槐花饼烙的油光光的,两面焦黄,中间松软,一口咬下去,满嘴花朵的清香,别提有多好吃了。
村里也有人用槐花拌面蒸熟了,用蒜蓉辣酱拌着吃。
比较起来烙饼要更焦香,蒸的更丝滑软糯,各有各的好处。
长大了,奶奶不在了,每一年槐花开的时候,我总要千方百计弄一点回来,尝尝鲜,重温一下奶奶的味道,感受那份发自内心的疼爱。
这个习惯一直被我保留着。
以前我烙饼的时候多,现在更想吃吃清淡一些的,槐花也开始以蒸为主,用蒜汁一浇,非常美味。
槐花的香味已经刻在我的记忆深处,和奶奶紧密相连。每一年一看到槐花就莫名亲切,吃到嘴里,就想起奶奶的味道。
市场里卖槐花的是一个老人,看着年纪不小,最少有70开外,摊位上摆着几袋槐花,小包一斤装,五元一袋,大袋两斤装,十元一袋。
现在的槐树越来越少,村里更多地种上了长青树木,为了好看,imtoken官网钱包一年四季都能绿油油。
我随口问了一声老人,他是哪里的,他说是王河的。
王河归东津新区管,离市区可是不近,坐公交估计最少一个半小时。
老人也没收款二维码,只收现金。有的人没带现金,老人会让扫给旁边的摊主,摊主再换成现金给老人。
我提了一袋一斤的,又过来一对夫妇,说家里人多买了一袋两斤的,说是回家绰水后炒鸡蛋吃。就像在我老公眼里,它就是普普通通的花,没什么特别,也并不稀罕吃。可在我眼里,它除了是花除了能吃除了喜爱,还有更多的回忆和怀念。